鄰居養的母雞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我以前曾住過一棟日式平房,屋子後面有一片空地,所以在後院開闢
了
> 菜
> > 園,
> > > > 種了
> > > >> >> >
> > > >> > 一
> > > >> >> 些
> > > >> >> > > 青菜。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但隔壁鄰居在他們後院養了十幾隻生蛋母雞,經常跑過來把菜園弄得
一
> 蹋糊
> > > > 塗。我
> > > >> >> >
> > > >> > 向
> > > >> >> 他
> > > >> >> > > 們提過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很多次,希望他們把母雞關起來。他們很客氣道歉並答應,可是從來
沒
> 有行
> > > > 動,我
> > > >> >> >
> > > >> > 又
> > > >> >> 不
> > > >> >> > > 能因為這些小事和他們爭論傷和氣。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後來,我準備好一袋雞蛋,趁鄰居小孩過來家裡玩時送他帶回家。第
二
> 天鄰
> > 居
> > > > 老太
> > > >> >> >
> > > >> > 太
> > > >> >> 過
> > > >> >> > > 來道謝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,我說:「不用客氣,我們家雞蛋老是吃不完,還真要感謝您幫忙
吃,
> 免得
> > 擺
> > > > 壞
> > > >> >> 了。」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老太太很驚奇地問:「我沒看到你們家有養母雞啊,怎麼雞蛋會吃不
完
> ?」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我說:「每天在菜園隨便就可以撿到好幾粒雞蛋,怎麼吃也吃不
完。」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 第二天起,他們家的母雞就再也沒跑過來了。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省思:人性上,要讓他覺得利益有所得失時,才會覺醒與付之行動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 > ;否則,和他談大道理或施壓,也不見得會有用!
> > > >> >> > >
> > > >> >> >
> > > >> >
> > > >>
> > > >
> > > >
> > > >
> > >
> > >
> >
> >
> >
>
>
>
>
- Jul 20 Fri 2007 13:23
一分鐘閱讀
- Jul 20 Fri 2007 13:20
你最後悔的是什麼?
元福麻油廠
http://www.sesameoil.com.tw/
轉述
你最後悔的是什麼?
比利時一家雜誌,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問卷調查,調查的題目是:"你最後悔的是什麼?",並列出了十幾項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,供被調查者選擇。以下是調查的結果。
【第一名】75%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,以至事業無成。
凡事沒有不勞而獲,胡適說:”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”。你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,就得付出別人不願付出的。尤其是在你還年輕,還有機會競爭的時候。
【第二名】70%的人後悔年輕時錯誤地選錯職業。
錯誤不在選擇了什麼職業而在於選擇了安穩。現在年輕人的擇業觀念,要”錢多事少離家近”,但他們卻忘了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動力,沒有了動力也就發掘不出潛力。不是天下伯樂太少而是自己埋沒了自己。
【第三名】62%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。
很多父母當時並不後悔甚至認為自己教養子女做得「很對」。直到多年以後,發現按照自己的「模式」、自己的「經驗」和自己的「方法」,並沒有使子女成才和受益的時候,他們才會後悔『教育不夠』或『方法不當
【第四名】57%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。
有人說醉過方知酒濃,愛過才知情真;但感情之事永遠是失去才知珍惜。俗謂年少夫妻老來伴,年輕時不能忍,老來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。
【第五名】49%的人後悔鍛鍊身體不足。
「60歲以前想用身體換一切,60歲以後想用一切換身體。」世界之上,還有什麼東西能比身體健康更寶貴?
【第十名】只有15%的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。
對於還沒有賺到很多錢的年青人和中年人來說,這也許是個很好的安慰。有錢雖然能夠辦很多事情,但賺錢顯然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。
年輕的時候後悔還可以改進;年老的時候後悔,想補救也來不及。所以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悶心自問:『我什麼事情最後悔?』
活在當下,不後悔~滿
- Jul 20 Fri 2007 13:19
一個郵差故事改變兩億美國人觀念
一次遇見弗雷德,是在我買下新居不久。
遷入新居幾天後,有人敲門來訪,我打開房門一看,外面站著一位郵遞員。
“上午好,桑布恩先生!”他說起話來有種興高采烈的勁頭:
“我的名字是弗雷德,是這裡的郵遞員。
我順道來看看,向您表示歡迎,介紹一下我自己,
同時也希望能對您有所了解,比如您所從事的行業。”
弗雷德中等身材,蓄著一撮小鬍子,相貌很普通。
但儘管外貌沒有任何出奇之處,他的真誠和熱情卻溢於言表。
這真讓人驚訝。
我收了一輩子的郵件,還從來沒見過郵遞員做這樣的自我介紹,
但這確實使我心中一暖。
我對他說:“我是個職業演說家,這算不上真正的工作。”
“如果你是位職業演說家,那肯定要經常出差旅行了?”弗雷德問我。
“是的,確實如此。我一年總要有160到200天出門在外。”
弗雷德點點頭繼續說道:
“既然如此,如果你能給我一份你的日程表,
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可以把你的信件暫時代為保管,打包放好,
等你在家的時候再送過來。”
這簡直太讓人吃驚了!
不過我對弗雷德說,沒必要這麼麻煩:
“把信放進房前的信桶就好了,我回家的時候再取也一樣的。”
他解釋說:“桑布恩先生,竊賊經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,
如果發現是滿的,就表明主人不在家,那你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。”
弗雷德比我還關心我的郵件!
不過畢竟在這方面,他才是專家。
他繼續道:“我看不如這樣,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,
我就把信放到裡面,別人不會看出你不在家。
塞不進郵箱的郵件,我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,從外面看不見。
如果那裡也放滿了,我就把其他的信留著,等你回來。”
此時我不禁暗自琢磨:
這人真的是美國郵政的僱員嗎?
或許這個小區提供特別的郵政服務?
不管怎樣,弗雷德的建議聽起來真是完美無缺,我沒有理由不同意。
兩周後,我出差回來,剛把鑰匙插進鎖眼,突然發現門口的擦鞋墊不見了。
我想不通,難道在丹佛連擦鞋墊都有人偷?不太可能。
轉頭一看,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了,下面還遮著什麼東西。
事情是這樣的:
在我出差的時候,美國聯合遞送公司(UPS)誤投了我的一個包裹,
給放到沿街再向前第五家的門廊上。
幸運的是,我有郵遞員弗雷德。
看到我的包裹送錯了地方,他就把它撿起來,送到我的住處藏好,
還在上面留了張紙條,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,
又費心用擦鞋墊把它遮住,以避人耳目。
弗雷德已經不僅僅是在送信,他現在做的是UPS份內應該做好的事!
他的行為使我動容。
作為一個職業演說家,不管是在客戶服務還是一般的業務中,
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並指出服務質量上的問題。
但要找到優秀的例子,甚至是稍堪稱許的,都要困難得多。
但弗雷德卻是一個金光燦燦的例子,
人性化的貼心服務正該如此,
他為所有渴望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樹立了榜樣。
由於弗雷德的榜樣,我開始把他的事跡拿出來,
在全國各地舉行的演講與座談會上和聽眾一起分享。
似乎每一個人,不論他從事的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,
不論是在高科技產業還是在醫療行業,都喜歡聽弗雷德的故事。
聽眾對他著了迷,同時也受到他的激勵與啟發。
回到住地,我偶爾有機會轉告弗雷德他的事跡如何激勵著別人。
我告訴他,有一位灰心喪氣、一直得不到老闆賞識的員工,
寫信給我說弗雷德的榜樣鼓勵她“堅持不懈”,
做她心裡認為正確的事,不計較是否能得到承認和回報。
我還告訴弗雷德,在一次演講之後,
一位聽講的經理人員把我拉到一邊,對我說他現在才認識到,
原來一直以來自己事業的理想就是做一個“弗雷德”。
他相信,在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裡,每個人的奮鬥目標都應該是傑出和高質。
至於我本人,則希望以更正式的方式對弗雷德的傑出服務表示謝意。
耶誕節臨近的時候,我在郵箱裡給他放了一份小小的禮物。
第二天,我的郵箱裡有一封不同尋常的信,上面貼著郵票,可是沒蓋郵戳。
我看了一下回執,發信人是郵遞員弗雷德。
弗雷德知道把未經郵局投寄的信私自放入郵箱是違法的。
所以,儘管是他本人把信從自己家送到我的住處,
他還是在信封上面貼上郵票,使其合法。
信的內容摘錄如下:
“親愛的桑布恩先生,感謝你送我的聖誕禮物……
你在演講和座談會上提到我,真使我受寵若驚。
我希望自己能一直提供優秀的服務。
你真誠的,郵遞員弗雷德。”
接下來的十年中,我一直受惠於弗雷德的傑出服務。
一旦信箱裡的郵件塞得亂糟糟,那準是弗雷德沒有上班。
弗雷德為這條街的住戶服務時,我的信件總是捆紮整齊的。
一直到今天,我也無法說清,弗雷德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。
我知道,額外的優秀服務並未給他帶來更高的收入;
我猜測,他也沒有因此得到僱主的特別賞識或提拔(如果有,我也從沒聽說)。
據我所知,他也沒有私下參加過任何特別的培訓或激勵計劃。
我能確定的一件事是:
弗雷德和他工作的方式,
對於21世紀任何想有所成就、脫穎而出的人來說,都是一個最適用的象徵。
真理是可以傳播的,我從弗雷德身上得到幾點啟發,
這些啟發對於任何行業中的任何人,都是適用的。
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。
不怕你所工作的機構有多龐大,甚至也不怕它有多麼糟糕,
個人在這個機構中,永遠能有所作為。
上司可能對員工出色的表現設置障礙,或對之視而不見,或者不能充分賞識和鼓勵;
也可能,上司願意對員工進行培訓,改善他們的業績,並給予獎勵。
但不管環境的利弊順逆,最終,超卓的工作表現,還是員工自己抉擇的結果。
想一想,你在工作中為顧客和同事帶來了喜悅,還是給他們增添了煩惱?
你是幫助自己的組織與其目標更近一步,還是與它背道而馳?
你的工作表現是因循普通,還是超凡脫俗?
你是減輕了他人的負擔,還是給他們添加了累贅?
你願襄助他人脫穎而出,還是願意拖人家的後腿?
沒人能阻止你選擇卓越。
在每一天結束之際,關鍵的問題只有一個:
“你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?”
- Jul 20 Fri 2007 13:17
上洗手間
男人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停車上洗手間。
第一間有人,於是他進了第二間。
一坐上馬桶,就聽到隔壁的人說:「嗨,怎樣,一切還好吧?」
男人覺得上廁所時和人攀談怪怪的,不過為了不失禮,
還是回答了:「還過得去啦!」
然後隔壁的人又說:「你在忙什麼?」
男人覺得有點奇怪,不過還是答道:「我要去台中出差。」
這時聽到隔壁的人說:
我等一下再打給你。我旁邊有個 神經病,每次我和你說話,他都 搶著回答。
- Jul 20 Fri 2007 13:12
電腦是公的還是母的?
一個教法文的老師向她的學生解釋,法文和英文不同,法文之中,名詞有雄性和雌性之分。譬如說:屋子house,在法文是雌性,叫成lamaison。鉛筆pencil,在法文是雄性lecrayon。一個學生摸不頭腦,問道:「那麼電腦computer,應該是雄性或雌性呢?」這一下子可把老師給問倒了,這個字很新,字典中查不出到底應該是雌或是雄。
結果老師決定開一個研討大會,把男同學分在一邊,女同學分在另一邊。「你們各想出四個不同的理由,決定電腦是雌還是雄?」老師說。
男子那方面所提出的是電腦應該是雌性,叫為lacomputer,理由如下:
一、沒有人想得通電腦的邏輯,根本不能理喻,和女人一樣。
二、電腦的文字,大家都看得懂,但是意思卻完全不懂。這和女人的長篇大論,又不知道她們想要說甚麼一樣。
三、如果用電腦的人,犯了一丁丁的錯誤,電腦必定牢牢記住,到時拿出來和你算帳,這種個性,又與女人符合。
四、你一買一個電腦,下半輩就要把錢花在零件來養它
女人方面,認為應該是雄性,lecomputer:
一、要引起男人的注意,先得逗逗他們,這和開動電腦,是一樣的。
二、他們會供應很多資料,多數沒用。
三、他們會幫你解決問題,但是他們本身就是問題。
四、買了一個電腦,你就會知道:多等一會兒,一定有一個更新更好的出現。
結果,女方得勝。
- Jul 20 Fri 2007 13:11
總是愛漂泊──劉墉
開了六個小時的車,去深山探視上音樂營的女兒,從車上拿下一包包滷味,塞進宿舍公用的冰箱。
【營裡東西做得奇難吃】。太太說。【又不敢多帶,因為冰箱太老舊,不夠冷】。
走進女兒房間,地板吱吱呀呀地響,那是以前農場雞舍改裝的,連個櫃子也沒有,更不用說冷氣了,才進去一下,我已經滿身大汗,還有暗暗的心酸。
利用週末假期,帶女兒到離營一個小時的【鏡湖】,住在希爾頓,連著吃了兩頓大餐,補償她在營裡總吃不飽的遺憾,又帶她上街逛逛,問她要買點什麼。
女兒都搖頭,卻盯著店裡一個個小紀念品看,突然見她蹲了下去,接著媽媽遞給她一張面紙。
【眼鏡出問題了嗎】?我問。
媽媽使個眼色,張嘴沒出聲地對我說:【哭了】!
回旅館的路上,我拍拍女兒:【既然營期已經過了一半,有不少收穫了,捨不得爸爸媽媽,就提前離營,跟我們回去吧】!卻見小丫頭一扭頭:【No】!
˙宴會上遇到一對多年不見的朋友。
【我 們現在是空巢期了,所以又常出來應酬】。那太太說:【三個孩子,白養了,全去了西岸,一個念加大,一個念史丹佛,還有一個在好萊塢打工。都怪我太慣、太寵 他們了】。【你太寵他們,他們應該離不開啊。】我說:【怎麼一下子跑那麼遠呢】?【笑話】,朋友笑了起來:【你沒注意嗎?愈是寵小孩,把他們照顧得無微不 至的,那小孩跑得愈遠,是他們不得不跑,否則長不大】。
兒子越洋電話:【爸爸,你一定要看迪士尼的《海底總動員》,很好看】!
於 是租了光碟回家。電影演一隻小丑魚的單親爸爸和他的孩子,孩子去上學,不小心落入魚網,進了人家的魚缸。魚爸爸九死一生,終於找到孩子,救出娃娃。印象最 深的,是影片結尾,孩子好不容易回到家,可是仍然要去上學,已經跟著老師游遠了,又突然轉身游到爸爸身邊,抱抱爸爸,再一扭頭,追上那群同學……。
˙中年
從台北回紐約,旁邊坐了個大胖子,從上飛機就一直睡,近紐約總算醒了,伸了個懶腰,碰到我的肩膀,對我說了聲抱歉。
【睡得好】。我應付他一句。
【好,好】。隔了五秒鐘,他轉頭看我,冷不防地問:【你旅行剛睡醒的時候,有什麼感覺】?
我笑:【有憂鬱】。
【什麼】?他霍地坐直了:【你也憂鬱】?
【當然,人在漂泊,當然有鄉愁】。
【我們一樣,我總憂鬱】。他歎口氣:【想到家,想到老婆孩子,還有我的兩匹馬】。頓了頓:【你知道騎馬可以放鬆緊張嗎?一注意騎馬,就不會想別的事了。所以我一年到頭在外面,常想著回去騎馬】。
【那你為什麼總旅行,不多待在家裡呢】?我問。
他突然哈哈哈地笑了:【待在家裡?那就老了】。
到圖書館借了幾本【浮世繪】的書,登記的館員正好是日本人,就笑著對他說:【聽說以前日本男人都愛出外旅行,又不帶太太,所以會沿途買些像《東海道五十三次》這樣的風景浮世繪回去給老婆孩子看,你們日本男人,真是大男人啊】!
卻見他一笑:【這有什麼稀奇?現在日本男人下班之後就算沒事,也常要先到酒館喝兩杯,急著回去摟老婆,會讓鄰居笑的】。又指指手上的書:【你沒看過村上春樹最近出版的《海邊的卡夫卡》嗎?那男主角在家好好的,為什麼離家?離開家的男人才能找到自己啊】!
˙老年
在紐約參加老友何平南夫婦的歡送會。
他十五年前娶了夏台鳳之後,一下子年輕了十歲,處處社交圈,都見得到他們夫妻的身影,聽到台鳳的歌,還有平南的葷笑話。當天歡送會的賓客,把喜來登的宴會大廳擠滿了,桌子甚至擺到了門外。
夏台鳳先致謝詞,說她原以為將要終老紐約,不必再漂泊了,沒想到老了老了,還要遠行,說完流下淚。
接著是何平南說話,十分豪爽,也非常簡單:【我是在南京下的種,台灣扎的根,紐約生的幹,現在到上海去結果,待久了,要動一動,不動就老了】。
˙看香港亞洲電視的影集《尋找他鄉的故事》,製作單位到世界各個角落,採訪那些被遺忘的華人。
在烏克蘭基輔的火車站前,看到穿著西裝戴著墨鏡的陳包強,淡淡又深深地說,蘇聯解體之後,烏克蘭的經濟惡化,失業率達到50%以上,他過得好辛苦。
記者問他何不回中國,65歲的陳包強搖搖頭:【回祖國,我不想,往前走,沒有錢】。可是才過一下,他又笑笑:【我想往前走,我第一次流浪是在六十年代的中國,第二次流浪是由蘇聯到烏克蘭,真的要第三次流浪嗎?我想還是會流浪一次吧】!
˙小時候讀自然科,課本上說動物遷徙,是為了覓食、為了尋偶。於是我想,人類愛遠行,是為了謀職創業和尋找愛侶。可不是嗎?原本黏著父母的孩子,到了青春期,就一下子變了個人,不再與父母同行,甚至當父母關心時,還露出一副厭惡的表情。
然後,他們上大學、進社會,離開了家,而且常不知原因地搬到遠遠的地方,好像躲得愈遠愈好。
他們找到了工作,找到了伴侶,有了那個屬於他們的小小的窩。許多人就此安定了,不再漂泊、不再旁騖、不再遠眺,朝九晚五地匆匆去、匆匆回。戀著家、黏著家,終此一生。
也有些人,總要換工作,總要遠行,總伸長了脖子,想看路盡頭的風景。他們不再為了逃避父母,也不再為了尋偶覓職,心中就是有一種聲音、一種力量,推著他們再一次跨出步子。於是那作丈夫的,把妻子帶到東、帶到西。直到有一天走不動了,不好奇了,終於睡成大地的一部分。
˙想起飛機上鄰座胖子的話
【騎馬就不等於開車,當你牽出馬,你可以感覺到牠有多高興,多想往外跑。於是你騎上牠,兩個『想跑』的心結合在一塊兒;跑累了,你往回騎,也感覺那馬想回馬房了,兩顆『歸心』又結合在一塊兒回家】。
離家真好。回家真好。能離開家,才顯示年輕;有家可回,才顯示幸福。
- Jul 20 Fri 2007 13:10
七里禪師
七里禪師是位著名的高僧,有一晚,他正在誦經,突然闖入了一個強盜,拿著尖刀逼著選擇,要錢?還是要命?
七里禪師繼續誦經,頭也不抬地說:「別吵我,錢在抽屜裡,自己去拿。」強盜打開抽屜,果真找著了錢。臨走前,禪師叫住他:「留一點給我付稅。」冷靜的禪師讓強盜有些不知所措,放了部分的錢,拔腿就跑。
禪師又出聲:「收取人家的財物,該說聲謝謝。」
強盜愈跑愈快,空氣中傳來謝謝兩字。
幾天之後,強盜被捉住了,他坦言,這是他犯案多次,最緊張的一次。
視錢為身外物的禪師,無慾則剛;為錢而活的強盜,窩囊有愧。
有位記者離開待遇優渥的職位,選擇浪行國外三個月。回來時朋友消遣他:「那麼簡樸的人,怎麼捨得花大錢?」
他不急不徐地回答:「我在尋找人生的代價,生命中一直都有重要與不重要兩件事,我花了一點錢找到重要的事,非常值得。」
記者又說:「如果把這三個月塗掉,我的人生便不值得一提了。」你找著代價了嗎?
什麼事可以使你多一分舒活,少一分焦慮;多一分真實,少一分虛假;多一分快樂,少一分悲苦?
公務員芳華賺錢不多,但快活很多。
「怎麼辦得到?」
「別要得太多!」
他的答案非常簡潔,卻令人深思。在別人眼中,不要太多的他,也能得到很多。他錢不多,但精神豐富;他不追求,但腳踏實地。
他說:「我可以選擇怨天尤人地埋怨錢賺得不多,也可以選擇接受現實,好好過日子。」
芳華顯然選了後者,他相信人生一直是道選擇題,人有權選一、選二、選三,他選擇讓自己最快樂的一項。
何謂富有?少花便富
我跟兒女說:「不要亂花錢!」
他們睜大眼睛:「為什麼?」
「這樣就能少賺一點錢,多給自己一點閒;或者未來不一定能賺很多錢,但也能活得不算太爛。」
賺錢需要時間,我絕少忘了這一點。
如果慾望太高,就得花更多時間浸泡在工作裡才能滿足它,那就不可能有時間享受人生了。
少即是有
有個中年婦人,賣蚵仔麵線維生,聽說生意還不錯,但賺得並不多。
納莉風災後,她做義賣,辛苦所得全捐了出來。
有人慕名去吃,一看就知道她是個不錯的生意人,熱情、誠懇、風趣、好客。
「聽說妳在義賣?」
她臉漲成潮紅,淡淡的說:「那沒什麼!」
「妳怎麼想的?」我並未放過她,緊迫盯人的問著。
她終於開了金口:「成本三千元,也許可以賣成九千元,捐了出去,幫助的人就更多了。」
「妳賺很多?」
她回答得更直接:「不,就是很窮,才知道窮人需要幫助。」
「窮而好施?」我有些不解。
「少即是富。」
這話太有哲理了,我得回家好好想一想。
積少成多
儀山禪師傍晚沐浴。
水放得太熱,儀山讓弟子端來冷水,加進澡盆。
這回加得不冷不熱,恰到好處。
桶裡剩了一點水,弟子隨手倒掉。
儀山覺得很可惜,告訴弟子:「我們以為無用的水,也許對花草樹木很有用。」弟子忽有所悟,法號改成「滴水和尚」。
滴水和尚教我們粒粒皆辛苦,零點一很少,但十個零點一不少;一很少,但百個一不少。
積少成多是常識,也是知識,多一點簡單的知識,則很有智慧。
我以前賺得多,也花很多,存不多;現在賺不多,花更少,存不少。你說,哪一個我比較聰明?
有位香客問禪師:「如何自在?」
禪師答:「少一點!」
香客一點不解:「就這樣子嗎?」
禪師又說了一遍:「少一點,再少一點。」
香客還是不解:「請師父說明白一些。」
禪師不慍不火開示:「不多。」
心理學家楊國樞在《人生快樂的追求》一書中便提過,貪得無饜、野心太高、慾望城池是人們不快樂的理由之一。我們期望的是多一點,再多一點,於是煩惱也就多了那麼一點點。楊教授說,想讓自己活得好,就得少一點。
我喜歡說:「夠了、夠了!」你又喜歡說什麼?
換個角度想
從前有個大嬸,無論天雨天晴都哭,人稱哭婆婆。
有一次,她到寺裡禮佛,高僧問她:「聽說大嬸有委屈,天天哭不停?」
「是啊!」大嬸對自己哭功遠近馳名,有些不好意思。
「什麼原因?」高僧追問。
「我有兩個女兒,大女兒嫁給賣鞋的,二女兒嫁賣傘的。」
「很好啊!」
「哪會!下雨的時候,我擔心賣鞋沒生意,太陽天,又擔心傘賣不出去,真是愁死了。」
「妳怎麼不換個角度想想,下雨天,傘賣得真好,大晴天,鞋賣得真好,樂死了。」
大嬸瞪著圓眼:「對啊!我怎麼沒想到呢?」
放手,便擁有全世界
有位住在陽明山的朋友,也算這種雲淡風清者,錢賺得不多,但租的房子不錯,生活美滿。他一直相信,錢是身外之物,可有可無,不必花大錢買房子,愛住哪裡,就租哪裡,何必老為買它、賣它心煩。
他說到,也做到。
我問他:「你怎麼想的?」
他拿一個十元硬幣要我緊緊握住,他說:「你擁有十元,但失去更多。現在放開來看看。」我依言放開手來,他又說:「放手了,便擁有全世界。」
「陽明山的這棟房子,雖然不是我的,但屋外的大千世界,卻一覽無遺,愛多少得多少,你說,我是貧窮還是富有?」
當下,我說不出話。
是的,富有與貧窮,每個人定義不同,就如同你想為錢而活,或是替錢工作,但千萬別忘了簡單也能活。活得好簡單,絕不是口號,也不只是信念,更是行動。柴米油鹽醬醋茶,開門七件事,不可不要;凡事剛剛好,人生之中道,非要不可。
活得像人是我的期待,忙得不像人與簡單似人,我寧可是後者。